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15章(1 / 2)





  “应该差不多。”韩易有些不置可否地点点头,“难道黄书记还希望我去枫泾看看?”

  “哈哈,我当然不希望韩总去枫泾看了!”黄国诚倒是大方,毫不避讳地哈哈大笑道。

  “这不就结了!”韩易也微笑了起来,说道:“黄书记还是跟我说说这个价格的问题吧?”

  在商言商,这个时候和黄国诚的交情先要抛开,韩易还是紧抓着这个价格问题不放,不然的话,以黄国诚这老奸巨猾的性格,一不小心可就落了套了。

  “这个价格嘛……”黄国诚沉吟了一下,说道:“氮肥厂停产已经多年,而且这个厂房的地段也稍偏僻了一些,因此这些年来虽然也曾有人问过,但一直都没谈下来。这次我也是听说了立信药厂要找厂房,仗着和韩总的交情,便主动请缨过来。”黄国诚说到这里的时候稍顿了一下,抬眼看了韩易一眼,便接着说道:“氮肥厂的价格,我们在今年初的常委会上曾经有个决定,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这个厂房的价格定在了每亩10万。”

  “这个价格不贵……”韩易听黄国诚说到这里,点点头接了一句。

  “是啊。而且当时为了能够更好地达成氮肥厂的出让,我们还决定,氮肥厂出让的价格可以不需要一次性付清,而是分十年期,而且期间不收任何额外的利息及其他费用。”

  “十年期的分期,而且还不要任何利息……”黄国诚接下来的话却是让韩易大吃了一惊,“黄书记,你确定你没有搞错?”

  10万一亩的价格已经让韩易有些意外了,虽然说氮肥厂的地段稍偏了一些,但怎么说都不止10万一亩,让韩易估计,起码十二三万还是值的。可是没想到更让韩易吃惊的是,就这样的价格竟然还要分十年期来支付,摊开来,买下整个厂房每年要支付的金额都不足一百万了!

  这样优惠的价格,这样优惠的政策,怎么还会几年都没有人购买呢?

  难道松台那些办企业的都瞎眼了!

  “韩总开玩笑了,这可是常委会上的决定,我怎么会搞错呢!”黄国诚倒是对韩易的疑问不以为忤,一脸淡定地回道。

  “既然这样……”韩易此时倒是冷静了下来,偏脸看着黄国诚,脸上带着似笑非笑的表情,说道:“黄区长,这样的价格和优惠可是很难让人拒绝啊!不过我想,这个价格背后应该没那么简单吧,黄区长还是先说说,有什么附带条件吧?”

  “呵呵,我就知道韩总是个明白人。”见韩易说得这般直白,黄国诚似乎是有些尴尬,轻咳了一声,说道:“要说这个附带条件嘛,其实也很简单,就一个。”

  “一个?”

  “是的。”黄国诚点点头,脸色却是带上了几分凝重,说道:“韩总也许是听说过,这氮肥厂停产之后,原来氮肥厂的几百工人按照政策买断工龄后进行了下岗分流再就业,不过韩总也知道,我们松台本来企业就不怎么多,而且和氮肥厂的专业也大多不同,因此这再就业便有些……这些工人这几年来就靠着那微薄的工龄买断补贴,偶尔也出去打打零工什么的,生活很是有些窘迫,要是在碰上个天灾人祸什么的,整个家庭都马上陷入困境。因此,我们希望接手氮肥厂的企业能够考虑到政府的难处和那些工人的困难,帮忙接收这些工人,当然了,这个接收也不是形式上了,不是说今天接收过几个月就解聘了,而是要求至少要和那些工人签订一个十年期的合同,这一点,我们区劳动局会共同参与劳动合同的签订。”

  “几百的工人……”韩易吸了一口凉气,脸色也有些难看起来。

  天下没有白吃的美食!难怪这氮肥厂扔在这里好几年了也无人问津,原来这背后还跟着几百工人的再就业问题。

  “没有,没有几百那么多!”黄国诚似乎是有些怕韩易误会,着急道:“当初停产的时候,我们通过再就业培训,也是安排了一些工人,还有一些工人选择了自主创业,有些工人本来就是快到了退休年限,所以这剩下的也不多了。”

  “不多了!”韩易皱了一下眉头,缓了一下语气问道:“黄书记你干脆说明白,到底还有多少人需要安排?”

  “其实这几年我们跟那些工人也分别作了一些工作。”黄国诚并没有马上回答韩易的问题,斟酌着语言说道:“那些工人也很能理解我们的难处,所以根据他们提出的要求,只要我们能帮助他们稍微解决一些壮劳力的工作问题还有他们一些子女的工作问题,便可以了,这些人加起来……加起来大概有一百来人吧!”

  “什么,一百多人!不行,我没办法安排这么多人!”韩易一听,马上断然拒绝道。

  开玩笑!一百多人的工作,就算是每人最低的工资一千五百块,那一个月也要十几万,一年的支出就接近两百万。而且这合同一签还要十年!更重要的是,哪里来的这么多岗位来安排这些人,难道还让他们闲着不干活!

  难怪这氮肥厂开出了如此低廉的价格和再加上这样优惠的政策,还是没人接手,原来这关键在这里。

  这氮肥厂简直就是一个烫手山芋啊!

  第五百二十一章 解决问题

  这氮肥厂下岗工人的事是松台区的老大难问题了。这几年来,那些下岗工人少则一两人,多则几十人,不定期地到区政府来上访,希望区政府能够帮忙安排工作问题,解决他们的生活难题,好几次堵在了区政府门口不散,都搞得区政府也是有些焦头烂额。

  可松台区政府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松台区就这么几个企业,当初能安排掉的那几个人,都是有些千丝万缕的关系,实在是没办法靠了面子硬塞进去的,剩下的这些人是实在没有办法解决了。

  每次那些人来上访的时候,松台区基本的做法就是能哄就哄,能拖就拖。

  黄国诚升任副区长后,主管信访工作,就碰到了好几次氮肥厂的工人上访。有次是一户人家生了重病,实在是没钱医治了,被医院强制出院,家属把病人实在是没办法了,把病人抬到了区政府大门口。另外一些原氮肥厂的工人也闻讯赶来,围住了门口要求能够解决问题。

  见那户人家一家子围着担架哭得昏天暗地的,黄国诚看着实在是心生不忍,就找主管领导签字弄个几千块稍微意思一下,自己又掏了一千块,可这毕竟是属于杯水车薪,而且政府的财政就这么多,在这上面支出了,有人就会心生不满,说些阴阳怪气的话。

  就在十几天前,氮肥厂的人又堵了一次区政府的大门,让梁卫国在政府会议上抓住机会借题发挥刺了鲁海强一下,无非又是拿旧城改造说事,等到散会之后,鲁海强第一时间就把黄国诚给叫到了办公室,铁青着脸要黄国诚一定要想办法在半年之内圆满地解决掉原氮肥厂下岗工人的生活困难。

  这可就把黄国诚给愁死了!可鲁海强是顶头上司,还是自己的靠山,他下的命令能不去执行。也是天无绝人之路,正好这时听到立信药厂要分家,立信化工成立的消息,黄国诚可是一刻都坐不住,急急忙忙便赶来了。

  可黄国诚心里也清楚,氮肥厂的事有多麻烦。虽然说上半年的常委会是作出了决定,给予能够接收氮肥厂工人的企业很大的优惠政策,但这要解决的人毕竟不是少数的五六个七八个,而是将近了上百人啊!

  更主要的是,自从上次徐海的事情之后,黄国诚原还担心韩易会因此与他心生间隙,不过还好的是韩易能力过人,不但完美解决了徐海的事,顺便还多了一个度假村的项目,也让黄国诚白得了他那个党校同学的一个人情。

  因此在后来的安置房问题上,尤其是在靖海北路拓宽改造和延伸上,黄国诚才显得如此卖力,也就是要给韩易一些补偿。

  可是黄国诚是万万没有想到,这又摊上了这么一个事来!

  说心里话,黄国诚真的是有些不想来。谁都明白要解决这么多工人的就业问题,那就是意味着要背上一个大大的包袱,立信药厂现在是松台区主要的纳税大户,要是因为这个而被阻碍了发展甚至是被拖垮,对于松台区政府来说可实在是得不偿失。

  可黄国诚在脑子里想了个遍,要说在这松台能够解决氮肥厂下岗工人问题的,,除了立信药厂外,还真的是很难再找出第二家来了。

  “黄区长,你这真是给我出了一个大难题啊!”顿了半晌,韩易摸了一下鼻子摇头苦笑道,同时打破了稍有些尴尬的气氛。

  “呵呵,韩总,真是没办法,坐在这个位置上,有些话一定要说,有些事也一定要办,希望你能体谅我的难处啊!”黄国诚见韩易的样子,放下了一半的心来,闻言也是一脸的苦笑,“韩总,你是不知道啊……”

  黄国诚说着便把当初氮肥厂停产之后再就业的一些事情说了一下,又有意地重点跟韩易说了一遍那户生病人家的事。

  “韩总,氮肥厂的那些工人以前干的活专业性太强,这也导致了他们选择再就业的余地很小,说实在的,也就是你这日化厂算是最接近他们以前的工作了。另外,不瞒你说,我这次找你,说白了,能解决这个问题,对我仕途上肯定是有帮助,可除此之外,也实在是不忍心看着那些工人再那样生活下去!”黄国诚长叹了一声道。

  韩易为黄国诚的坦白感到诧异,沉默了一会才抬头问道:“黄区长,这一百多人全部都要解决的话,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你跟我交个底,最需要解决的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