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82节(1 / 2)





  阿俏听了,思忖片刻,终于默默地点了点头,将面孔贴在男人胸口。其实她一直没有向沈谦透露过半点——上辈子,原本该是沈谦在浔镇遇险,可是最后死的人是她。

  人生里有些坎儿,总得自己抬脚迈过去。

  如果迈不过去,那就是命了。

  数日之后,沈谦与阿俏到了浔镇。

  阿俏到底还是说了个谎,只说她那些预感都源自一个噩梦,梦中似乎是沈谦的车被人做了手脚,因此才出了事故。

  所以这一次沈谦带着他手下的兄弟们一起出发去浔镇,事先安排了周密的计划,司机也是沈谦最为信任的亲人。旁人问起,沈谦就只笑说是有些预感。旁人都只道小爷叔是个莫测高深的人物,这样做必有深意,便都一一照做,不敢有丝毫懈怠。

  如今浔镇已经修了公路,车队可以一直浩浩荡荡开到镇东头。

  一路行来非常顺利。沈谦与阿俏到了镇上,立即拜会阮老爷子、舅父舅母,并着手准备喜宴。

  沈谦极少离开阿俏。

  然而他也有不得去处理一些公务的时候。

  “我知道了!”沈谦听了阿仲的回报,略点了点头,说:“让他们去把车子发动起来,我这就过来。”

  阿仲听了,以为小爷叔要向夫人去打声招呼,当下应了,自己去找司机。

  沈谦没过多久就出现在村东头。他们从上海开来的车子都泊在这里。

  他的司机这时候已经将车子发动,低着头候在驾驶座上。

  沈谦似乎看也没看,直接拉开车门坐在后排,轻哼一声说:“走吧!”

  司机一反手,已经熄了火,马达的轰鸣声就此停了。

  沈谦像是略感诧异,抬起头来。

  他一抬头,便见到一枝黑洞洞的枪口,正对着眉心。

  坐在驾驶座上的司机这时候随手取下头上戴着的帽子,露出一张属于年轻人的面孔,只是这张面孔毫无血色,显得有些青白。

  “呀,原来是表哥!”

  沈谦认出了来人,微笑着打了声招呼。

  驾驶座上坐着的年轻人不是别个,正是宁有信。沈谦索性顺着阿俏的称呼来招呼宁有信。

  宁有信听见“表哥”这个称呼,一下子黑了脸,手中的武器微微颤动。

  沈谦却像没事人一样,继续微笑:

  “宁表哥,我已经在浔镇,恭候多时了。”

  第214章

  “你说的这个太过儿戏。既然赌,不如我们就赌个大点的?”

  沈谦面对宁有信,玩笑似地勾了勾唇角。

  “好,赌就赌!”宁有信心气高傲,受不得激,一怒就答应了沈谦的条件。

  阿俏在离开故乡多年之后又回到浔镇。目之所及,数年间小镇竟然没发生什么变化,只是公路修到了镇子外头而已。故乡的一草一木,无不令阿俏倍感安慰。

  回到浔镇,阿俏第一件事是带沈谦去见外祖父宁老爷子。

  在外祖父跟前,沈谦依旧只说自己是个经营古董铺子的商人,并且精心准备了几件珍稀的字画孝敬给宁老爷子做见面礼。老爷子整整一个下午,都在书房里拉着沈谦说话,一直到傍晚,两人压根儿没出过房门。

  阿俏亲自去请两人出来用晚饭,才发现外祖父竟然将他所有的珍藏字画都取了出来,一幅一幅地与沈谦一道品鉴欣赏。

  晚饭桌上,宁老爷子全程乐得合不拢嘴。阿俏不免有点儿小嫉妒,她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见过祖父高兴成这样。

  可是仔细想想也是如此。

  宁家几个子女孙辈,各做各的营生,各有各的长处。其实宁老爷子所钟爱的那些,古玩字画珍器,他的衣钵无人能传承。

  可谁知道,这时候家里竟来了个沈谦。

  宁老爷子别提多高兴了,晚饭时全程都在给沈谦夹菜。偏生这席上几道水乡小菜都是阿俏亲手准备的。沈谦全无顾虑,来者不拒,吃得香甜。宁老爷子更加高兴,一顿饭吃下来,老人家一开口就是士安长士安短,连他的亲孙子和亲外孙女都暂且要靠后了。

  这边厢宁老爷子高兴,而阿俏与舅舅宁沛舅母张英相处的时候,却能感受到两人的担忧。

  “阿俏,你在省城见过有信之后,后来可曾再见过他?”

  自从宁有信做了邻省任帅的亲随,舅母张英就一直担惊受怕的。任帅暴毙之后尤其如此。好在阿俏给宁家这边捎过信,提到自己见到过宁有信,也知道任帅暴毙的那一夜宁有信平安无事。

  至于这之后么……阿俏登时想起在上海锦江饭店时的惊鸿一瞥。她甚至不能确信,那时看到的,是不是表兄宁有信。只依稀记得,少年人身上那股子淳朴、善良、守诺的气质已经都没了。他整个人当时就像是一把出鞘的尖刀,又清又冷,又锐利。

  对了,当时宁有信身边的人是昔日任帅的机要秘书何文山。而这个何文山则是个老奸巨猾,可以利用一切,出卖一切的人。

  这些信息都绞在一起,阿俏越发不敢向舅父母吐露实情。她只含糊说了,听说宁有信在上海。

  宁沛张英夫妇两人曾经亲上阮家,代宁有信向阿俏求亲。如今阿俏嫁了别人,这夫妇两人固然为阿俏感到高兴,心底也多少为宁有信感到惋惜。他们也明白,宁有信至今不肯出现,恐怕也是为了刻意避开阿俏这一对新婚夫妇。

  待阿俏与沈谦拜会了外祖父与舅父舅母之后,宁淑也从上海回到浔镇。阿俏就在宁家人的帮助之下开始筹备她的喜宴。

  如今镇上的年轻人大多去大城市讨生活,在本地结亲的就没有多少,镇上办喜宴的机会也少。因此宁家人才打算借此机会,摆三天流水席,好好庆祝一番,也算是镇上多年未遇的一件盛事。

  阿俏则亲自拟了菜单,拜托舅父舅母出门采买。她自己则点了镇上几名不错的帮厨,在宁家院子里支了大灶,开始准备她自己的婚宴。因是招待乡里乡亲,所以阿俏也亲力亲为。她手艺出众,镇上不少人都知道,纷纷赶来道贺,这为宁家也挣了不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