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1节(1 / 2)





  阿俏不免紧张起来:“怎么?狄九叔,难道炒过了?我刚才确实是迟疑了片刻才起锅的,只因想起腰肝之类不能炒的太嫩,太嫩则过生,怕是对人身体不好……”

  她这般唠唠叨叨地还未说完,狄九“哈哈”一声大笑起来:“你这小丫头,说起话来总是这么一套一套的。你炒的这盘肝尖儿没问题,火候很精准,调味也很平衡。你说得不错,烹制腰肝之类,不能一味追求口感鲜嫩,若是炒得太嫩,或是根本没炒熟,食之使人得病,这就失却了我们做厨师的本分了。”

  阿俏听狄九说得在理,赶紧点头表示记下了,“那”

  究竟是什么让狄九这样不满意呢?

  只听狄九笑过,随即就板了脸,说:“阿俏姑娘,只是看你这般小小年纪,在我这儿头一回上灶,就能将这肝尖炒到这样的火候。我这当年可是练了不下数百次才勉强可以端给人看……这莫不是老天爷赏饭吃,叫人看着,实在是叫人嫉妒,嫉妒得紧啊!”

  说毕狄九故意板着脸一声长叹,似乎觉得自己一把年纪全活到狗身上去了。

  待阿俏听明白这番牢骚,不由得笑生双靥,口中却嗔道:“狄九叔爆炒的功夫早已出神入化,笑话我这样刚入门的新手,可不地道。”

  她想了想又问:“狄九叔,除了腰肝这两样,你店里还做什么?”

  这间“苍蝇馆子”的菜单,两三年来从未变过,狄九身为老板,也以不变应万变,对付世人口味的变迁。

  “你这小丫头,脑袋里在动什么鬼点子欺我看不出么?”狄九一语就戳破了阿俏的心思,“你狄九叔总共就这么几手看家的本领,一转脸就教你全学去了,那怎么得了?”

  阿俏也不着恼,继续笑嘻嘻地说:“狄九叔你可别哄我,我看得出来,你在灶上的功夫早就炉火纯青,寻常的厨子拍马也赶不上的,除了这爆炒之外,你肯定还有更精妙的本事。”

  她刻意吹捧狄九,盼着狄九能为她言语所动,再露上一手两手绝活,那她今天跑这一趟……可就更值了。

  岂料狄九听了阿俏的话,脸色登时一变,相互抱起的双臂不由竟颤了颤。片刻后才压低了声音说,“小姑娘,你这也太高看你狄九叔了。我狄九所会的,不过是程咬金的三板斧,来来去去不过这一两招而已……”

  阿俏见他眼望着店外,脸色惆怅,一时记起上回“江湖上”的小混混来找他麻烦的事儿,登时明白了:这狄九从江湖帮会中脱身,原本那些属于“江湖菜”的菜式,他就放弃了全都不再做了。火爆腰肝这两样,大约不能算在“江湖菜”之中,是狄九的自创,所以狄九才开了这样一爿小面馆,聊以维持生计而已。

  她见狄九面露忧愁,一时不知该怎么劝才好,想了想,记起什么,便点了头大声赞道:“是了,我明白了。”

  狄九一惊,不晓得她明白了什么,转脸望着阿俏,只见她纤指点在淡粉色的面颊上,煞有介事地说:“古人说,一念精致,便能动人。原来狄九叔一直致力于将看似普通的爆炒腰肝做到最好,难怪您这间小铺子开在省城这几年,却叫人百吃不厌。狄九叔,你这份专注和毅力,可比我这样贪多嚼不烂的要强得多了。”

  狄九听见阿俏这样说,心里暖融融的十分舒坦。他见了阿俏的神情,就知道这姑娘早已明白了自己的苦衷,然而为了顾及他的面子与心情,口中只管顺着他的话说。

  这狄九在省城孑然一身惯了,不过守着一小爿店面勉强过活,陡然间多了这么一个“解语花”似的小姑娘,或笑语胡吹,或软语安慰,一下子令狄九一直沉郁的性子开朗了不少。

  “阿俏姑娘,你……你是自幼便学厨的么?”狄九忍不住问起。

  “嗯,我姓阮,‘阮家菜’狄九叔你听说过么?”阿俏随意回答。

  “阮家?”狄九心想,他确实是听说过一二。只不过,阮家那样的人家,捧出来那些一本正经的富贵菜式,他们这些快意恩仇的江湖中人可从来都看不上的狄九这么想着,一时忘了他早已是个远离江湖的闲人了。

  阿俏从“苍蝇馆子”回来,天色渐晚。她一踏进阮家大院,便觉家里气氛有点儿不对。走进第二进,她一眼就望见到阮茂学与宁淑两个都坐在花厅里,阮茂学抱着一份报纸在看,而宁淑则望着手中的账册发呆,只是两人并不说话,谁都不搭理谁。

  “爹,娘”阿俏打了声招呼。

  宁淑的嘴角勉强露出一丝笑,向女儿点点头,“回来了啊!”

  阮茂学则“哼”了一声,见宁淑终于开了口,他便也跟着酸溜溜地开口说:“人家一纸调令调去上海,临行前还不忘了过来向你辞行。”

  阿俏一听就立即猜到,该是文仲鸣又来了。早在“烧尾宴”那天,她就听说文仲鸣收到调令,即将赴上海市府担任经济署长。这几天想必文仲鸣已将调任前的工作交接完毕,准备举家离开省城。离开省城之前,不忘来向宁淑道别。

  只是这个道别的时机……阿俏望着正生着闷气的阮茂学,心想,还真是尴尬得很啊!

  “他来辞行,我又没说要出去见他。不过是家里生意,还像寻常时候一样张罗,外面由老爷子招呼,我在厨房里守着。你这又是没来由得犯什么嘀咕,在孩子面前,说这些有的没的做什么?”宁淑又气又恼,“啪”地一声站了起来,准备回大厨房里去。

  “娘,”阿俏见状,赶紧开口,问:“要我帮忙么?”

  她想起上次文仲鸣过来的情形,赶紧又问:“文署长这回又是一人订了三席么?”

  宁淑摇摇头,说:“没……他只订了一席。另外两席……今儿没人订……”

  另外两席……没人订?

  阿俏闻言大吃一惊。宁淑见到女儿这样的神色,不觉有些难堪,脸上挂不住,终于叹了一口气,转身进厨房去了。

  阿俏依旧立在花厅里,努力消化刚才听见的消息。

  两年前,阮家与杜家比试一场,成功捍卫了“翰林菜”的名声,那时候,阮家“与归堂”中三席席面炙手可热,如果不是提前一两个月预订阮家的席面,压根儿是订不到的。

  可为什么眼下阮家的生意竟然冷清到,只订出一席,另外两席空着?

  宁淑离开,阿俏立在花厅里发呆,阮茂学瞅瞅阿俏的样子,带着讥诮开了口:“惊喜吧?意外吧?阿俏,如今你可算是想起,要过问过问家里的生意了哈!”

  阿俏无语:父亲说得没错,自从她从惠山回来这几天,她确实都没有详细过问家里的生意,只大致看看阮家厨房里忙碌如故,就掉脸去忙自己的事儿了。

  “有那功夫去搀和别人的什么‘烧尾宴’,却不晓得对自家的生意上点儿心。”阮茂学生平头一回将阿俏说得哑口无言,辩不出一个字,言语里就冒出些洋洋得意的劲儿。

  阿俏点点头,平平地说了一句:“爹,你教训的是。夫子也说:吾日三省其身,我会时时反省,哪里做得还不好不够,但愿爹您也会这样。”

  说着阿俏一转身,就去厨房找宁淑去了。将阮茂学一个留在花厅里吹胡子瞪眼睛,心想这他说一句,这个闺女能回三句,他这当爹的竟将闺女教成这样,天下也是没谁了。

  阿俏来到厨下,什么也没问,先去水牌上看今日要做的菜式。她越看越是皱眉,只见阮家的菜式还是两年前她离开时候的样子也就是说,菜单上最新的一道菜,竟然还是上回文仲鸣来到时候,她给添上的那一道“宁氏小炒肉”。

  阿俏心中有数:阮家的生意日渐清淡,与这菜单长久不换有很大的关系。

  阮家的席面很贵,贵到这一道席面的花销可以供像省城里的一户普通人家吃用上半年之久。

  当然这阮家席面贵有贵的道理:试想,席面上随便一道菜式,或辽参、或官燕、或四头至六头的鲜鲍,都要再来上十几只三黄鸡、上好的火腿、瑶柱,熬出汁儿来一起烹,才能做出来。

  可这也决定了“阮家菜”不似那狄九的小面馆,不是寻常人常常能够消费得起的。省城里能够一掷千金,消费得起这席面的,来来去去,不过是那些人。这两年里,这个固定的群体都已经试过阮家的席面,阮家若是再不推陈出新,旁人便不愿再问津了。

  阿俏沉默地望着墙上的水牌。这时候高升荣过来,见到阿俏,弯着腰问:“三小姐有什么吩咐?”

  “没,没什么,”阿俏一皱眉,问:“高师傅这是……今儿的活计已经忙完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