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七十五章 小李大夫(1 / 2)

醋溜中文网 www.clzw.com,最快更新主角李常笑 !

这座宅院花了李常笑八十两银子,接手以后,李常笑又大施拳脚,将里里外外翻新了一遍。

他在院子正中凿了一口水井,顺便在宅院底下挖了一座地窖。

这年头,可没有不许私自扩建的规矩。

有一身内力在手,原本只有方圆五丈大小的院子,硬是被他开拓出了一片新天地。

除此之外,临街的一间铺子也悄然改姓了。

从今往后,姓李。

李常笑开设医馆,闲暇之余坐堂。

义陵县城那头,他花了些许银子打点,算是获得了行医的许准。

至此,又一段日子开启。

……

孺子帝元年。

王太后的身份再度抬高,是为太皇太后。

汉帝年少无法理政,王太后总揽大权,提拔自己的亲信,形成了一股后宫势力。

另一面,新野侯出面,向太后推举王凉,请求赐官。

王凉自幼丧父,在新野城长大,拜于大儒颜云子的门下。

颜云子对这位天赋卓绝,人品出众的弟子夸赞不已,早早地就替颜云子在儒家积累了相当名望。

是以,当新野侯举荐王凉的时候。

各郡国的儒生,甚至太学的博士和夫子都有出面。

这让王太后的警惕放下少许。

哪怕其余大臣劝阻,依旧给王凉封了官。

黄门郎,辅佐陛下处理朝政。

自那之后,他每日兢兢业业入宫,克己守礼,早出晚归。

平日闲暇时,会举办文会。

延请各方名流大士,交流圣人学问,言辞间对董天的儒学颇为奉承。

除此之外,他还将俸禄和积蓄取出,资助落魄儒生,美其名曰:宏承儒法。

一顿顿操作下来,替王凉养足了好名声。

哪怕忠于大汉的臣子,还有老孺,都下意识地将王凉与王氏分割。

……

孺子元年,七月。

民间流言四起,其中大半是关乎太后和王氏的。

什么太后把持朝纲,压迫汉室忠臣。

那些只发生在话本中的情节,一下子跑到现实,对百姓们来说,可比话本要精彩得多。

另一方面。

随着新野侯日渐衰老,他久不在人前露面,对家族子弟的疏于看管。

而王凉忙着养望,没有这份闲心。

这种导致,大批的王家子弟,还有名下的臣子,都撕毁了伪装的仁善,露出了本来的面目。

压抑许久的恶性齐齐爆发,如开闸洪泄不可阻绝,很快将长安淹没。

纨绔子弟欺行霸市,一朝出门,恶奴相随。

还有大半生活侈靡,声色犬马,互相攀比。

李常笑远在义陵城,对王氏一族的臭名都有听闻。

他只是感慨了几下,并没有将他们与王璋,又或是王道左扯上关系。

因为不配!

李常笑心里明白。

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许他未来还会与许多故人的后代遇见,甚至产生交集。

到那时,世事变迁,昔日的因果算不得数。

没有必要因为后人的功过是非,反过来影响前人的过往,那样就是颠倒了本末。

正如今日的王氏。

一朝沉溺不前,鱼肉百姓。

正所谓:天理昭昭,报应不爽。

他们为恶,哪怕日后身死族灭都是罪有应得,怪不得旁人。

李常笑作为吃瓜群众的一员,少不得要上前扔一个鸡蛋,吐一口唾沫。

想清楚了这些,李常笑的心境豁然开朗。

医馆中。

他细细查验药材,按照药性,品列,年份一一区分。

这些药材都是李常笑亲手采摘、炮制的,能轻易说出功效和禁忌。

作为医者,保持十二半的谨慎,才能贯彻医理,践行医德。

由于面相年轻的缘故,起初城中百姓信不过他。

可在解决了几桩疑难之后,李常笑取得了街坊邻居的信任,算是立足了脚跟。

他脾气温和,医术高明。

一来二去,还得了一个亲切的称呼。

“小李大夫”

……

约莫黄昏时分,李常笑合上大门。